有一次,他扮演一只吉娃娃,需要每天辛苦劳动赚钱生活。
我说,请问你从事的是什么工作?
他说,配种。
想想这种职业对于男性来说还真是个不错的差事。
文怡说,“买个烤箱吧。如果说娃娃是女孩儿小时候的玩具,那么烤箱就是女孩儿长大之后的玩具,一段段甜蜜的回忆就会因它而开始了。”娃娃和过家家,是女孩小时候不能缺少的东西,当然,过家家游戏也分很多种,通常有“妈妈坐车上班去,我在家里看宝宝”的游戏;“娃娃生病了需要打针吃药”的游戏;“给娃娃洗澡梳头”的游戏等等。
我小时候不太喜欢娃娃,所以经常扮演上班去的“妈妈”,另外,我比较喜欢一种“开饭店”的游戏,需要真人配合,提供住宿餐饮一条龙的服务。床是一等房,沙发是二等房,桌子底下是特等房——因为带空中花园。菜品除了家常菜,还有特色菜,比如红烧恐龙(并有大中小三种量)。客官先敲门,进屋来殷勤收伞摘墨镜,然后帮着订房间点菜,真跟那么回事似的。
因为拥有多年“开饭店”的经验,长大了爱做饭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最初做饭时,不理解长辈切菜用左手指弯曲抵住刀的手势,做多了慢慢才明白,流传下来的姿势是最好的姿势,一刀两刀不觉得,切很多菜,只有这样切才最均匀最迅速;最初做饭时,喜欢自创各种新奇的搭配,做多了慢慢才明白,流传下来的搭配是最好的搭配,比如鸡蛋和番茄,冬瓜和海米;最初做饭时,总想尝试不常做的菜品,有时成功有时失败,做多了慢慢才明白,能把一顿家常菜做的有荤有素像模像样,才是真正见功底的事。
美食博客的照片总是拍的诱惑而令人馋涎欲滴,可是看多了也就是那么回事,有时为了食物坚挺好看,半熟或生食留影早已经不是秘密,当对美食的追求,变成对餐具摆设的追求,变成对相机、镜头、像素的追求时,就又该回归了,回归到仅仅是坐在饭桌前,单纯用嘴巴感受美味的游戏里了。眼球总有麻木的一天,但一日三餐,胃顿顿都不愿凑合,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才能不断的进步。
周日下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主楼一层标放厅《无形杀》小型试映。是三表推荐的片子,就兴致勃勃去看了。三表可能是挑啰嗦的人发信邀请,以便把电影更好的宣传出去。强调批评表扬皆可,初衷大概是人为营造一种特重视这部电影为了各种观点争个你死我活的现象。然而评论都有点淡淡的,因为影片本身就不能激起太多的激情。
这样一来好像我是对这部电影持反对意见,实际上我想表达的是,连反对都算不上,总而言之是不会给人太强烈的想抒发的感觉。既不够让人激情洋溢讲述对影片的喜爱之情,又不够让人拍案而起把编剧制片导演演员剧情大骂一通。所以作者们都是左右而言他,由电影想起了什么什么事件,由电影想起了什么什么电影。同时,也正如大多数人的感觉,故事本身条理清晰,能够让人很容易进入状态,情节连贯,节奏也掌握的好,在这点上,本片不失为一部观感舒适的电影。
影片结束三表又出来了,说外面现在下暴雨,反正你们也出不去,就跟主创人员交流吧。几位主创人员悉数到场,制片人谢晓东(此处赘述一下,的确不是唱歌的那个解晓东),是一个外表诚恳,内心老奸巨猾的人,北大毕业,也海外留学过,基本具备了制片人需要的特质。导演相对来说腼腆一些,不似很喜张扬。另外来的几个人,主演印小天、冯波,和饰演网络暴民的那位,话都不多,只开口讲了几句。
故事概括起来就是一场人肉搜索引发的血案,想想也大概能知道是什么样的情节。有家室的男女主人公在网络游戏中结识,双双失足,激情视频被女主人公的丈夫在一时冲动下被公开,自此引发了网络公司炒作,以及网络暴民的声讨,最终男主人公离家出走,女主人公死了,但是,凶手是谁涅?不想猜就去影院找答案吧,8月28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