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活008:香港美食购物初初体验(附大帅和西点照片各一)

  大学书店门口,赫然摆着Born to Shop系列之Hong Kong, Shanghai & Beijing,至此,这个矛盾的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地域,即使是应该最安静的书店,都被定下了呼之欲出的物质基调。

  80年代初期在内地出生的我们,应该算是亲历了内地食品市场从单一到多样化的过程。小时候被家家户户门口堆积的大白菜强占了太多记忆。之前看到水木上有个帖子问“我妈问你们北京人冬天买那么多大白菜干嘛吃的”,不禁会心而辛酸的笑,还有人保留着冬储大白菜的习惯……话说那个时候的市场真单调啊,即使是在首都生活,蔬菜水果也永远只有那么几样(但是也好奇怪,父母们却能变着花样做,总也不重复,现在看着超市琳琅满目的蔬菜却总是为难晚上该做点什么吃)。

  时过境迁,现在的冬天,各种高山白菜娃娃菜奶白菜大白菜小白菜让人挑花了眼,种类已经多到需要靠看生活频道的节目来学习区分差别了。其实北京大型连锁超市开业的和大量进口商品的进入,也就是这十来年的事情,于是才渐渐开始在商场或者超市,看着数不清的新鲜物什流连忘返。但是由于关税高是不争的事实,进口商品和本地同类商品比,没有什么价格优势,因此进口商品往往还只是居家过日子的调剂品。

  同内地最大的区别在于,香港是自由港,除了烟酒和动力燃油之外,大多数外国商品可以免税进出,所以在这里,不仅购买同样的化妆品、香水、包包、手表、衣服等,会比内地便宜一些,其他进口的日常用品和食品,也会比内地便宜不少。来到香港之后一直有个疑问,点解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看到有人吃饭或买东西开发票(当然在大商场买包包之类的不算),后来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原来香港没有消费税,所以消费者自然没有通过索要发票的方式“监督”零售商交税的任务了。(话说大家在北京都有过以这种正义的借口在结账时用发票换可乐的经验吧……其实这还不算夸张的,曾经在吃炝锅鱼的时候,看到有人点菜时说,我们一会儿不要发票,您给我们上一瓶可乐吧……服务员说不行……大囧。)没有消费税,同样的进口商品和其他地区相比,自然就会在价格上具有很大优势。

  但老实讲,形容香港的进口商品,“便宜”并非恰当的词汇,准确的表达应该只是,进口商品和国产商品没有特别区别对待而已。举个例子说,在北京某超市的进口食品区摆着一样很喜欢的东西,一看价格,哇,这么贵,转向旁边的国货,恩,价格很满意,遂拿走交钱;在香港,相中个很中意嘅东西,睇下价格,哇,刚么贵,转向旁边的国货,哇,都刚么贵,于是只有随便选一个了。所以就可以理解,在香港的超市里,中国柑(mandarin orange)和马达加斯加虎虾(Madagascar tiger prawn)一样,国别只是一种符号而已,就如同我们在超市看到熟悉的成都“郫县豆瓣”和新疆“阿克苏冰糖心”那么自然。

  毫不夸张的说,香港绝对是一个很容易让人产生物欲的地方,即使是对我这种不属于对SHOPPING特别狂热的人(好拗口啊,还掩饰啥哩)。而我们恰恰又居住在了一个非常热闹的地带,出门就是几个街市(港人所说的街市就是我们所说的菜市+鸡鸭鱼肉+小商品市场),鱼鲜贝干不说,单是满街挂吊的各式烧鸡、烧鸭、烧肉、腊肉、腊肠、油鸡,就能要了我的小命;向东,溜达溜达就能到上环、中环这些窗牖焕明光莹四射的“奢侈品集散地”,以及兰桂坊这种让人心生荡漾金迷纸醉的“酒吧一条街”(厄,我用词向来比较圡);向西,也是散步的距离就到了西营盘石塘咀,全港海鲜的买卖和加工中心,看着各种各样的人整天忙忙碌碌起早贪黑铺冰洗地只为了给你最最新鲜的那一尾鱼入餐……你话,这种生活,难道不是对人意志品质的一种极大考验么,稍不留意,就得腐化堕落啊,这家也想吃,那家也想尝,这件也想试,那件也想买,唯一痛恨的,就是自己的钱袋为何这么瘪……

  啊,太晚了。其实关于香港的美食和购物,我正在慢慢探索中,暂且算个“初初体验”吧,本来只想随便写几句,又写了这么多,以后有时间再分门别类的介绍好了。

相关日志:
香港生活007:香港居民身份证(附马赛克版身份证照)
香港生活006:香港搬家记(附6张居室图)
香港生活005:香港租房记(附深水湾照片和豪宅价格)
香港生活004:港岛太平洋酒店(附酒店海景)
香港生活003:香港人的除夕倒数派对(附照片三张和《问我》录音)
香港生活002:机场活力巴士
香港生活001:港龙航空的哈根达斯(附经济舱午餐照片五张)

图一:香港动植物公园,我爱大猩猩。某人冬天仍然凉拖示人,难道是印度人么?
香港动植物公园
图二:超市里的西点柜,一样买了一个尝,用料那叫一个实在啊……
香港美食

2 thoughts on “香港生活008:香港美食购物初初体验(附大帅和西点照片各一)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