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同学最近要去奥地利读博,想在饯行的聚会上,送一本有意义的书给她。
老公立刻建议小说一本,我想都没想就反驳道,小说是不是太不深刻,看一遍就会放下?
他说,你错了,小说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这才发现在潜意识里,对于小说一直有种莫名的不信任感。
其实内心很明确,相对于中心思想被定义好的书籍,给自己影响更深远的正是小说。
变化莫测的情节,语言,通常幻渺而不透明的结果,提供些许思考的空间。
可能因为被所受的教育毒害了太久,从未考虑过那些所谓的励志书籍,对我们成长所起的帮助,效果其实很可疑。
念中学的时候,最怕写的作文就是读后感,被指定阅读的书,往往意义深远到让人讨厌。
那种真正教会我们如何生活与生存的读物,却只能被藏在课桌下面。
当有天蓦然觉醒,我们不知该怎么面对心仪的男人的追求,怎么在家庭与事业中做出艰难的选择,
成长道路上每一个小小的分岔口,翻开教科书,我们常常一无所获。
很久未写千字以上的读后感和影评了,与其怪罪于书籍和影片的浮躁,不如自责一下对待文字的态度正在逐渐走向沉沦。
有豆瓣当然是好事,以及品种繁多的圈子,颇轻易便能寻觅到可尽情倾诉的空间,以及有共同爱好的朋友。
如果你添加的内容足够多,这些组织甚至可以猜出你想读的书,想看的电影,想听的音乐。
有几次,它们猜的完全正确,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我们被分类,被定义,成为一系列可被搜索到的符号。
所有的个性都成为共性,所有的非主流都成为主流。
如果说从前,看了一部影片,读了一本书,听了一首歌曲,
会因为找不到能有共同话题的人,而感到小小的,快乐的孤单。
那么现在,有了豆瓣,更多的时候,感悟变得不再珍贵,不再唯一。
情绪的分享中,我们满怀善意的彼此窃取,彼此影响。
所以我决定,以后写读后感,写影评,坚决不先上豆瓣。
童鞋们周末都去拍雪景啊,雪地里光线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