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fancies

寻觅无人区

起点:国家大剧院
终点:日昌茶餐厅
交通工具:步行
路线:南长街—北长街—景山前街—景山西街—景山后街—地安门内大街—地安门西大街
途径:天安门广场—161中学—故宫—北海—景山—北京市少年宫—后海
时间:13:00—17:30

几年前看《和你在一起》,回忆过孩童时代从门缝里看那些拉琴的孩子。
寿皇殿前的广场上有航模比赛,奥数班的我们下课冲出教室玩耍。
景山的最北端,以前摆放清朝皇家先祖神像的寿皇殿。
对于西城区长大的孩子来说,北京市少年宫永远不可磨灭。
再次造访,节日的少年宫,很寂静。
零星几个孩子,在门口的一块空场上观星象。
早已失去听众的孙敬修爷爷,仍然伸着手指,神情凝重。
能唤起涟漪的,喷水池和少先队员塑像。
老师的指导下,一个舞蹈的孩子,在加班训练。
小小的柔软的躯体,在空旷的旧殿里,扭动得夸张。
伴奏是熟悉却又陌生的钢琴和童声,在天空久久回旋。
热闹的市中心,热闹的小假期,觅到空无一人的街道和风景。
回忆少先队员雕塑下安静讲故事的孙敬修安静的回廊以前教室的后院

三花淡奶的下午

避开了拥塞的春天的周末的公园,伴着Rossie Thomas的一曲Say Hello。
舒展慵懒的筋骨,开始摘录Alan Bennett在Forty Years On里的语言——
“星期天下午是洗汽车的下午、罐头蜜桃的下午、三花淡奶的下午……
星期天还可以吃牛扒、吃约克郡布丁、喝啤酒、看闲书。
这是英国夏季里的星期天:文化的夏季里的文化的星期天。”
——董桥先生《文字是肉做的》,非常适合这个淡淡的下午,静静品读。
星期天的下午,唯一缺少的,就是一杯台湾冻顶乌龙。
不过,高调一点,乌梅、山楂、桂花、甘草、红糖,
街头随处可见,九龙斋的新包装,酸梅汤,亦很好。

[心情小厨] 什锦泡菜 【鲜姜、红辣椒、青辣椒、胡萝卜 + 盐 + 凉开水 + 蜂蜜 + 白酒几滴】

永远的香妃烤鸡

收到大众点评网赠送的《2008版全国最受欢迎餐馆指南》,很是开心。
作为一个初级食客,为众食神的饕餮之欲做一点点微薄的贡献,相当荣幸。
还记得第一次在庆丰包子铺吃炒肝儿的时候,某个小家伙说这是一碗大蒜淀粉糊。
第一次吃北京火锅的时候,白菜粉丝和羊肉冻豆腐,某个小家伙说这不是火锅只能叫涮肉。
后来北京流行污泥养麻小,剩油水煮鱼,细菌麻辣烫和致癌烤翅,
然后慢慢的,发现自己也不由自主地背叛了本土北京菜。
北京的流行菜总是来去匆匆,东北菜、新疆菜、重庆火锅、贵州酸汤鱼……
有的一现而过,比如那个掉渣儿的烧饼,有的好吃的一直延续下来,比如宫保鸡丁。
肯德基进驻北京以前,家人总是会带我去缸瓦市那家香妃烤鸡。
承载了无数记忆的童年,伴着香脆的烤鸡度过。
十几块钱一份带托盘的套餐,在那时算是很新鲜的形式,
20年过去了,竟然还是没有什么变化,无论是价格还是数量。
配上几个小菜和一碗粥,和肯德基绝对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可是在这个食欲横行的时代,香妃烤鸡的店总是空空的,屋里的灯也是淡淡的。
想想店里传为佳话的油酥火烧,已经淡忘了味道,什么时候有机会,再去吃一次。
北京菜虽然不够味,但是朴实无华,让你吃的舒服顺心,不必担心肠胃过敏。
明炉烧火,果柴入味,香酥的烤鸭和甜面酱夹饼,缠着麻绳儿的酱肘子。
顺道怀念炸灌肠,香椿炒鸡蛋,榆钱儿陷的饺子,不是所有的东西有钱就能吃得到。

[心情小厨]  芦笋白蘑菇烤武昌鱼
如果说北京现在最流行的一道菜,非烤鱼莫属,无论川菜馆湘菜馆,食客桌上无一例外是热腾腾火辣辣的大盘。
在家尝试了用烤箱做,发现味道也很不错,关键是价格啊……
做了半条武昌鱼,大概才4块钱,加上1块钱的3个白蘑菇,1块钱的四根芦笋,整个成本6元……
发现忘了做法:
1.鱼破开,从中间剖成两半,放在铺了锡纸的烤盘里。
2.抹上盐,码上姜片、蒜片、花椒(放得多比较好吃)、辣椒丝、郫县豆瓣酱,浇上少量料酒和酱油腌一小会儿。
3.进烤箱30分钟+,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做个水果沙拉什么的等吃啦!
关于鱼:什么鱼都可以,只要你烤箱放得下。破成两半我让师傅做的,千万不要自己尝试,很难剖开,师傅都说很考验技术。
关于辣椒丝:我从Mary家带来,南方有卖这种丝,北京超市找不到。如果用整辣椒自己切要很小心,否则辣手指和眼睛。
[心情小厨] 草莓+baxy朗姆酒冰淇淋
菲提到草莓冰淇淋,早和我想到一块儿了,有个食欲旺盛的男人的家怎么能少了冰淇淋和巧克力……
就把前一段的图拿出来贴,用的八喜朗姆酒口味冰淇淋,因为最像香草味……为什么不直接买香草味?因为我笨,买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