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是黑暗的子集,在干枯而脆弱的日子里。
子夜,清华校园,从三教走过二校门,出西门吃鸡翅。身上的钱已经不多了,还是经受不住鲜嫩多汁烤鸡翅的诱惑,沿着女人指的有ATM的路走,看见一个小门脸儿挤满了夜半饥饿的学生,一路想着究竟哪个才是正宗的西门鸡翅发现竟然走了那么一条偏僻无人烟的小路,Ray搂着我,我很害怕,前面后面看看,百米之外的黑暗中都是参天的树。人们说清华要是建座楼,随便建在哪块草坪上就行,北大要是建座楼,要先平了另一座。人们又说,北大的树是往粗里长,清华的树是往高里长,这次真的见识了清华的树,偶然经过的出租车灯也是恐怖的元素。
终于看见灯光,回头Ray说不敢相信竟然走了这样一程,我说你也害怕了,但是你怎么现在才说,他说因为我要保护你…那天蛋开过来为抓紧时间一起工作,没想到竟然聊天到了快11点,我们讨论起歌曲是有记忆的,我说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我有一种洗面奶里有股大一的味道。夜晚的风让我想起了我的大学,出租车里的民谣杂拌窗外的风景。那天在光华门口,看见外国人想起了月,一冲动给她打了电话,没想到真的见到了她。初中现在北大的同学聚会,zw偶然问起我绿叶的号码,于是我和她,和荃,都联系上了,她的QQ名仍然是怪异,她对我说“偶年轻的时候对不起你”。很多次都是夜晚了,小的时候第一次失眠是为了想着一个男生,而今已经很少失眠,很少会为着某个人放弃难得的休息时间。
严重的感觉时间不够用,尤其是这一段忙得焦头烂额,而我只是作为一个副手。蛋几乎是1点以前没有睡过觉,早上我还没醒完全她就已经从南城赶来敲门,因为除了帮潘教授和潘岱姐姐做巡回演讲之外,她还要为几天后的意大利之行做准备。整晚整晚的做图,调整PPt,陪着她四处乱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帮了忙还是添了累赘。为了几个教授的邀请函6层的楼上下好几趟,未名湖绕了好几圈,而仅仅是因为潘姐姐在餐厅叫我收起剩下的餐巾纸。在潘文石教授家中,真实的感受了熊猫爸爸的魅力,而我更想叫他一声潘爷爷,看着他拖鞋里沧桑的一双脚,听他教育我们要节俭,“屋子太大,不要把所有的灯都开着,很浪费。”这是一个北大生物系主任,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朴实的言语。而他又总是讲生动的故事给我们听,他笑着跟我和蛋说他的学生考察的时候,总以为非要淌着泥水才觉得是真正的野外生活,研究的每一个阶段有不同的手段,有些时候需要在实验室里做,有些事是需要亲身在野外考察,野外的生活不是要艰苦才是伟大,不是一定要很悲壮才能表示在做研究。
通过这次活动,也真正接触了北大山鹰社和清华绿协的孩子们,看到了他们行为和思想上的上的巨大差别,也许过于鲜明的评价就已经不适合这个社会了,但是还是喜欢山鹰社的孩子们,他们很可爱,又同时“钦佩”绿协孩子们的世故和老练,她们的行为有些不像她们这个年纪的孩子该做的事,实在是太急功近利了。对于她们来说,我不认为“后生可畏”是一个褒义词,有的时候我宁愿他们单纯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少一些,能让自己和周围的人不至于太失望。也许暂时的所谓聪明,只能带给她们浮华的幻象,人生不是虚伪编织的空壳,而是无数真诚的积淀。
[潘教授是北京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教授、著名动物学家,也是最受北大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他是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野生大熊猫研究和保护先驱者之一,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眼中的“熊猫爸爸”。从1996年起到现在,潘文石教授的野外研究基地从秦岭转移到广西崇左,开始研究珍惜动物白头叶猴和中华白海豚。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他在野生动物的研究以及保护工作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不断地获得各种奖章,其中的著名奖项有:
1996年获得荷兰王子金色诺亚方舟奖;
2000年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Paul Getty 奖;
2002年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
2004年获得全国“师德标兵”称号……
2005年,68岁的潘文石教授仍然继续生活在野生动物中间,他坚持认为:“一切生命形式都有同人类一样不可剥夺的生存权利,但是我们必须真心实意地坚持和努力地工作才有保障。”
“如果我们发表一千篇论文、一百部专著,但是我们的研究对象都死光了,试问:这些研究还有什么价值!”
我们的梦想,崇左生态家园——因为情感和使命我们到来 紧迫与危机让我们行动
似乎有关于崇左公园的一切都要从“白头叶猴”这种充满灵性的动物开始说起。
1996年冬,北大生物系潘文石教授带领他的科研队伍来到广西崇左这块土地上,被这种居住在中国西南部秀美而独特的喀斯特石灰岩地貌上的灵长类动物白头叶猴深深吸引。与大熊猫和藏羚羊一样,白头叶猴也同样是格外珍稀的物种;同时也是几千年来与当地百姓同舟共济的伙伴。
白头叶猴的存在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它代表着左江流域北热带石山季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存在。而作为生物进化历史中一个完整的模型,保护白头叶猴就意味着把各种生命形式尽可能完整地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地球。
在广西各级政府和当地百姓的支持、帮助和鼓励下,潘教授的研究队伍经过9年的努力,终于建立起“崇左生态公园”和“北京大学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
这是由爱、理想与责任共同构筑起来的家园。
“为生活在后工业时代的居民们提供一种精神复苏的需求,人们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后的艰苦初有成效的创业之后,正在寻求一种全新的精神家园。”潘教授说。
熊猫“虎子”
潘教授以13年的野外实地科学考察,真实记录了大熊猫奇特的生活方式和神秘的“社会”结构;
证明大熊猫可以在秦岭找到荒原依旧的避难所;
证明大熊猫具有与黑熊同样的繁殖能力,其遗传的多样性并没有降低;
他第一个给中央写报告不赞成将野生大熊猫统统圈进“饲养场”;
他第一个
谁是陈大元?
你现在学什么呢?^_^